刘小峰:人与智能机器人协同之路探索者

发布时间:2024-09-09 浏览次数:10

      “近年来,人工智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显著提升了机器人智能水平。智能机器人未来会拥有更多类人的感知与认知能力,人与机器人的协同共生将成为常态。”从事脑认知科学研究二十余载的河海大学买竞彩一般用什么软件院长刘小峰说,“今后人与机器人共生将成为生活与工作中的常见景象,智能机器人是家庭新成员。人机自然交互将是人类接受智能机器人作为社会新成员的试金石,在教育、医疗以及助老等领域尤为重要。这也是我主要研究的领域之一。”

  

       刘小峰,现为河海大学买竞彩一般用什么软件院长,兼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江苏省特种机器人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在2012年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中青年带头人,是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于2019年被聘为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名誉教授。他也是中国人工智能学会高级会员、IEEE 高级会员、中国自动化学会科学普及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认知系统与信息处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常州市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常州市科协常务委员等。


       追忆往事,刘小峰教授的这些经历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2002年,投身产业一线、专注积累工作经验与实践技能的他仍无限向往探索科学前沿。于是决心重返高校,并考上了西安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博士,从事生物医学信号分析与处理领域的学习研究。

       在西安交通大学期间,他通过校友引荐到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室从事研究,与学弟从研读仪器手册开始,到设计实验、分析数据等,顺利地完成了脑认知领域的博士论文。取得博士学位后,他专程答谢了第四军医大学的实验室主任,感谢主任给予的慷慨支持。

       2006年,刘小峰博士毕业后到山东科技大学的山东省机器人重点实验室工作,开展仿生机器人、特殊环境作业机器人、工业机器人与智能装备方向研究,参与的动物型机器人项目获得了山东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2010年底,河海大学人才引进,刘小峰到河海大学常州校区工作。为了实现教学、专业建设和科研平台搭建工作的良性循环大力培养复合型高端人才,以便服务常州“智造”和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

      他在教导引领学生科技创新方面因材施教、独具匠心。2014年,他指导学生利用低成本传感器、借助公共自行车移动载体搭建了一套覆盖全市的空气监测平台,解决现有空气监测站分布不合理的问题。学生开发的平台成本低、创意好、有实用价值,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全国一等奖。他指导学生参与电子设计大赛“风力摆”作品时说:“通常大家都采用四轴风力摆,你要敢于设计三轴方案。突出创新才会在大赛中脱颖而出!”学生破釜沉舟、接受挑战,重新设计参赛作品,最终在比赛中获得国奖二等奖。比赛现场,一位评委当场说:“这几天我就想看看有没有采用三轴方案的,今天终于看到一个!”

       刘小峰教授特别重视学院公共科研平台的建设。他协同兄弟单位,先后建成了江苏省特种机器人技术重点实验室、海上智能网信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为学院师生开展科研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同时,刘小峰加强学院人才队伍建设,成功引进多位海外名校博士以及一支国防科研团队,先后两次获得伯乐奖。

       刘小峰在学院专业建设方面更是付出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曾经作为主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他带领师生勠力同心、奋楫笃行,学院的通信工程、物联网工程、自动化三个专业同年入选了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建立了“信息技术领域人才产教融合协同培养模式”教育部虚拟教研室;获得了江苏省教学成果奖、国家教学成果奖;积极响应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先后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伦敦大学学院、澳大利亚国立大学、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南非大学等高校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建成了江苏省外国专家教授工作室,引进江苏省外国专家百人,开拓学院办学空间与国际视野。

       刘小峰除了学院的教学、专业和公共科研平台建设,还带领团队在人机交互、智能机器人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陪护机器人是未来事业,是为每个人的未来着想。”刘小峰说,“目前我国老年人数量已经达到2亿之多,并且还在逐年攀升。目前研究主要关注他们的物质需求,对情感和社会需求缺乏应有的重视。我要解决的就是这一问题,为老龄社会的幸福生活贡献力量。”

      千条竹篾编花篮——看着容易做着难,实现机器人共情是一大难题。面对困难和挑战,刘小峰教授带领团队积极进取,取得了一些进展。多年来,他主持国家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等课题,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先后获得两项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

       刘小峰教授对常州抱有深厚的感情,他说:“常州近年来积极引导科技资源向重点企业、重点产业和重点平台聚集。我将积极推进河海大学买竞彩一般用什么软件和地方开展校企协同、产教融合,服务地方产业升级,为常州科技创新作出更多贡献。常来常州,越来越好!”(转自常州日报,2024年4月1日,作者:程中伟 姚建国  司奇)

网站地图